
【編者按】2023年9月15日,在東北大學百年校慶之際,習近平總書記給學校全體師生回信,充分肯定學校百年來始終以育人興邦為使命的辦學實踐和為國家、為民族作出的積極貢獻。
奮進新百年,東北大學把殷殷囑托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能——高質量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,推動東北全面振興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。不斷深入思考和回答“落實重要回信精神,東大何為”“強國建設,東大何為”“服務振興新突破,東大何為”時代命題。
百年筑夢,世紀榮光。2023年,東北大學迎來了百歲華誕。
百年征程繪就壯闊圖景,白山黑水回響鏗鏘足音。殷殷重托,牢記在心;諄諄教誨,響徹耳畔。兩年來,全體東大人牢記囑托、感恩奮進,扛牢“育人興邦”使命,在新征程上不斷取得新成績、新突破,奮力書寫“教育強國、東大有為”的新答卷,向著建設“在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中起引領作用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”目標奮勇前行。
思想引領:學思踐悟啟新程
系統謀劃和推進一流大學建設,凝聚起奮進新百年的精神力量。
深入實施思想引領工程,把學習貫徹落實重要回信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,制定實施方案,系統推進6大工程、18項主體任務,舉辦中心組(擴大)學習,召開學習貫徹落實系列專題工作會議,廣泛開展“育人興邦”大討論,推進主題宣講全覆蓋,凝聚起高質量建設一流大學的思想共識、目標共識、路徑共識,臺賬式、清單式推動落地見效,切實將重要回信精神轉化為辦學治校的強大動能和生動實踐。
上級部門高度重視、關心支持東北大學建設發展,全國人大、全國政協、教育部、省委省政府等領導多次來校調研指導,為學校抓好重要回信精神貫徹落實工作提供了堅強保障。
兩年來,學校黨委堅持高站位謀劃發展藍圖,召開東北大學第十五次黨代會,將回信精神作為貫穿始終的主題主線,明確“六個牢牢把握”的發展導向、“兩個深度融入”的辦學思路和“十個強化、十個聚焦”的戰略任務。召開黨委十五屆二次全會,深化落實黨代會部署,繼續改革創新,系統謀劃和推進人才培養、科技體制、人才發展體制和治理體系等4項改革任務、16項重點舉措,進一步釋放辦學發展活力,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。學校黨委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,以政治建設為統領,不斷健全完善黨的全面領導制度機制,抓緊干部隊伍這個“關鍵少數”,扎實開展黨內集中教育,壓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,高質效完成校內巡察全覆蓋,以高質量黨建引領賦能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。
培根鑄魂:立德樹人育新人
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,堅持立德樹人,著眼國家戰略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。
實施培根鑄魂工程,扎實開展教育部首批立德樹人機制綜合改革試點,聚焦“堅持一體化、增強協同性、提高精準度、激活響應力”建設目標,以13項重點舉措著力構建形成黨委全面領導、上下貫通、密切配合、執行有力的工作機制。獲批中宣部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共建單位,與遼寧省委宣傳部簽約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,加強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,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,深化愛國榮校主題“大思政課”品牌,持續完善“三全育人”“五育并舉”“大思政”育人格局,加快形成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的“東大方案”。
推進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躍上新臺階。強化人才培養改革頂層設計,召開人才培養工作會議、暑期人才培養推進會,廣泛深入開展“教育思想大討論”,進一步統一思想、凝聚共識,推進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落實。以“四個一體化改革”重塑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新模式,加強學科專業優化調整、內涵建設和前瞻布局,革新人才培養方案,開展學分制、大類分流和轉專業改革,建設輔修專業、微專業和8門必修通識課,推進3類實驗室建設,開設24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班,打造博士生學術尖峰01班。以未來技術學院、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、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、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為基座,深化一流本科教育和卓越研究生培養,構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多維矩陣。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改革行動,成立AI+教育教學研究中心,構建人工智能課程體系。順利通過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,得到教育部專家組的高度認可。
創新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。貫通“工場工坊+中試基地+雙創孵化+校企平臺”培養鏈條,形成“四融合—五遞進”產學研深度協同育人模式,推進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,施行“雙導師制+企業命題制”,年均超3000人參與企業項目攻關,大力培養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卓越工程人才。學校獲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,新增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、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個。畢業生就業質量不斷提升,超57%畢業生到央企等重點單位就業,超30%畢業生在東北地區就業和深造。2024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取得5項金獎的歷史性突破,學生競賽獲獎綜合指數位列全國第2名,一批批學子在東大成長成才,綻放青春光彩,書寫人生華章。
東北大學堅守愛國報國初心,弘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,深入挖掘百年愛國紅色文化育人資源,豐富發展了“五四煤”“可可托海的東大人”等東大精神圖譜,重裝布展校史館,新建“冶金搖籃”等文化景觀,推出“愛國+”系列舞臺劇,持續打造“講述·東大人的故事”、一二·九師生歌會、“典化人生”——典禮育人體系等工作品牌;牽頭發起成立遼寧省高校愛國主義教育與紅色文化育人共同體,獲批教育部紅色文化弘揚基地、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,入選全國文明校園,“育人興邦”的愛國文化特色不斷彰顯。
培優提質:百舸爭流千帆競
做強優勢學科,聚焦新型工業化戰略需求打造優勢學科集群。
實施培優提質工程,緊密結合國家戰略需求和科技發展前沿,深化學科專業優化調整、內涵建設和前瞻布局,推進“4+3”學科建設體系,加強學科交叉融合與交叉學科建設,構建“1+10”政策制度體系,成立學科交叉研究院,打造電活性生物材料交叉研究中心、海洋工程研究院、數學與交叉科學中心、交叉力學研究中心等跨學科交叉平臺,基礎學科提質效果持續顯現。全面推動控制科學與工程、冶金工程、礦業工程等建設成為世界頂尖學科,輻射帶動計算機、軟件、材料、機械等工科學科快速提檔升級,工科群整體發展優勢穩步增強,控制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培優計劃,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‰,10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%,在主流學科排行榜中,15個學科躋身全球百強。
人才強校:不拘一格降人才
秉持人才為立校之基、強校之本的理念,引育并舉打造高水平師資人才隊伍。
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,全面優化升級人才政策體系,加大人才發展關鍵資源投入,實施教師崗位聘任制度改革、創新團隊建設工程、海外招才引智專項行動、卓越青年人才集聚計劃等舉措,著力推進基于重要發展任務的精準引才育才,兩年來,學校先后引進高水平學術團隊6支,引育各類優秀人才近300人,人才隊伍規模持續壯大,人才集聚態勢加快形成。打造新時代高素質教師隊伍,健全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長效機制,學校教師榮獲“全國五一勞動獎章”“全國先進工作者”“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全國模范教師”“九三楷模”、第四批“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”等榮譽稱號,一大批心有大我、至誠報國“大先生”在東大這片熱土上躬耕教壇、潛心育人,投身教育強國建設實踐。
科技躍升:歷盡天華成此景
堅持“四個面向”,強化有組織科研,不斷推出高水平科研成果。
深入實施科技躍升工程,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,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。積極培育國家級重大科研平臺,實現3個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成功,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、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戰略急需,聚焦“兩重兩新”推進科研能力建設項目,啟動實施學科先導項目,在信息技術、高端材料、深地與戰略性礦產開采等領域,持續打造一批“技術研發-裝備集成-場景應用”工程示范。突破深部工程巖體力學與災害防控世界難題,相關科技成果有力支撐了雅下水電開發、川藏鐵路等多個國家重大戰略工程建設。兩年來,學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2項,牽頭獲省部級科技獎勵72項;“科研經費三年倍增計劃”順利推進,2025年度科研進款預計突破20億元;獲批國家自然基金委重大人才類項目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項目55項,獲批卓越研究群體項目A類(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)1項,實現遼寧省高校首次突破,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和國家專利優秀獎。以第一作者、第一單位在Science和Nature正刊發表論文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,支撐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成果產出能力不斷提升。
校地融合:躍上潮頭滿目新
堅持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,助力形成新質新域生產力,為建設國家、服務社會、報效桑梓挺膺擔當。實施校地融合工程,構建內外協同大合作格局,成立合作發展委員會(服務東北全面振興委員會),與寶武、鞍鋼、百度等簽署綜合性合作協議55項,面向在遼企業成果轉移轉化610余項。建設“沈陽—東北大學創新港”,積極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、國家任務承載地、高層人才匯聚地、國家創新平臺和標志性成果產出地及面向遼沈的產業新興地。重塑國家大學科技園,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,年度轉化交易額近2億元。建設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、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等特色智庫,相關咨政建議轉化為遼寧優質特色消費品工業第4個萬億級產業基地的政策舉措。牽頭組建遼寧省紀檢監察大數據重點實驗室,探索實踐大數據監督和辦案“雙輪驅動”,首期課題3000萬已結題。
強化治理:惠澤師生暖人心
以師生成長發展為中心,強化內部治理、服務保障,辦學治校能力水平不斷提升。
堅持依法治校,健全以《章程》為統領的現代大學制度體系,健全師生民主參與機制,持續激發事業發展活力動力,聚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和三年行動計劃,科學編制學校“十五五”發展規劃。積極拓展內外部資源,統籌推進資源配置改革,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和國有資產管理,上線財務智能報銷平臺,大力推進“一號通”建設,數字賦能鍛造發展新優勢。持續改善辦學條件,建立年度民生實事清單,打造陽光校園、溫暖東大。新建學生宿舍、人才公寓竣工使用;新立項一批“兩重”基建項目;完成學生食堂、宿舍淋浴及加裝空調改造;“一站式”師生事務服務中心揭牌啟用,公安政務服務走入校園,工會經費撥付標準大幅提升,校醫院軟硬件建設持續加強,全面打造惠澤師生的民心工程、暖心工程,師生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。
大潮激蕩,奮楫者先。站在新百年的歷史起點上,面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使命召喚,東北大學弘揚“自強不息,知行合一”的校訓精神和“實干、報國、創新、卓越”的文化品格,以更加時不我待的使命感、緊迫感和更加堅定的改革決心、發展信心,高質量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,奮力譜寫東北大學新百年新征程新華章,為建設教育強國、推動東北全面振興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。
責任編輯:辛陽
新聞鏈接:https://www.peopleapp.com/column/30050262928-500007089020
版權所有: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opyright .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11009868號-3 地址: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文化路三號巷11號 郵編:110819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