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的冬季,濕冷異常。達仁村完全小學唯一的太陽能熱水器無法達到加熱效果,日常用水冰冷刺骨。
信息學院“雙帶頭人”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發揮科研優勢,僅用5個月時間,就設計制造并安裝了一套高效節能的加熱設備,讓山里孩子在寒冷的冬季第一次洗上了熱水澡。
這是“黨建+科研”的生動實踐,是黨支部集體智慧的完美展示。
1996年,張化光教授組建東北大學信息學院電氣自動化研究所,并成立黨支部。
黨支部推進“黨建+科研”工作模式,將“支部建在項目上” ,激發了支部成員承擔國家重大項目的勇氣和科技報國的信心。
1997年,剛剛組建的研究所,經過無數次的方案打磨,擊敗眾多強大對手,獲得了沈陽電業局“馬路灣集控站開發”項目。
打響了科研第一槍,科研項目接踵而來。
項目研發的關鍵階段,支部黨員和同事一起,沿著勝利油田幾十公里的管線收集數據。一干就是兩個月。
“我們在做內檢測實驗的時候,在海上遇到大風浪,在無人值守的平臺上,又冷又餓地堅持了一個晚上,第二天才有船把我們救下去。”支部黨員劉金海說。
黨員率先垂范,腳踏實地,持續攻關。2007年、2010年,先后獲得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。
心有大我,至誠報國。共同價值的形成,源自支部長期堅持的學習制度。黨支部落實“三會一課”,實行“1+4”創新組織生活模式,激發組織生活活力。
眾多行業大咖和企業老總走上支部講臺。全體成員在學習中了解國家政策和學科前沿,發現新問題,尋找新項目。
信息學院黨委書記武建軍表示,信息學院黨委作為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標桿院系,培育出以電氣工程系第一黨支部為代表的優秀基層黨組織。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,以信仰凝聚力量,以楷模引領前行,集智攻關,勇于創新,以出色的工作業績書寫出有厚度的“黨建答卷”。
面向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重大需求,研究所發現了分布式動態系統的協同控制理論,為大型復雜工程提供關鍵技術保障。
2020年,該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。
近年來,研究所共實施30余個創新項目,一批批學生從這里開啟科研人生。
“每一個科研項目,都是一次集體戰役。在張化光教授的帶領下,支部黨員沖鋒在前,攻堅克難,努力出大成果,見大效益。”支部書記楊東升說。
這是一個團結向上、充滿創新活力的集體。在這里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項目,都有自己的夢想。
在教學工作中,黨支部積極開展課程思政,引導學生面向國家需求,勇攀科研高峰,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。
“我們把家國情懷、科學精神等思政元素,融入課堂、融入教學,實現了知識傳授、能力培養、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,提高了育人效果。”支部黨員馮健說。
2018年,入選首批“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”、首批全國高校“雙帶頭人”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。面向未來,黨支部將積極響應建設“世界科技強國”的號召,向著更尖端的科技前沿進軍。
版權所有: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opyright .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11009868號-3 地址: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文化路三號巷11號 郵編:110819